202208252132,《读懂一本书:范登的阅读法》二读
这两天,我开始第二遍阅读范登老师写的《读懂一本书:范登阅读法》。第一次看是在今年五月初。那时候,我的阅读意识还没有觉醒,阅读效率还很低。但是樊登读书,我分明感觉到这次读书和第一次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对内容的理解,还是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还是阅读后的行动,都有明显的进步。
2022年5月是我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准确地说,应该是从5月13日开始。通过不断调整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我的阅读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从开始的一年看不到10本书,到现在每个月都能读完10本书,而且是在能够清楚地理解书本内容的前提下的10本书。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自己的阅读效率,与许多高手阅读的效率还是相去甚远。但是,我现在的阶段是知其不知,知其不知。
今天尝试为《读懂一本书:范登的阅读法》的二读写一篇阅读总结。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阅读总结。以前,每次看完一本书,剩下的就是上面的下划线。划线的内容,基本没再看一遍。《读懂一本书:范登读书法》中写道:“要想读懂一本书,必须养成读后总结的习惯”。划线的过程很愉快,但是因为没有挑战,脑子划线的内容其实记不住。写阅读总结的过程就是知识的自我反省。
全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读懂一本书”。范登老师将通过8个章节告诉你如何阅读,以及讲课如何促进对一本书的理解。
第 1 章:知道如何阅读,也知道如何讲书。
这里主要说明一下,读书是提高自己反漏洞的利器,排解焦虑情绪的有效途径。世界变化太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变化。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讲座是主动学习中沉浸式学习的最佳形式。因为把书的内容告诉别人,我会强迫自己主动去了解书的意义和脉络,开始思考整本书的结构。开头该说什么,这里有什么感人的故事,最后的价值点你来自哪里。通过不断地摩擦自己的大脑,书的内容就会被你的大脑记住。
第二章:如何走上讲学之路。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范登老师在大学里参加了辩论队,培养了他正确的发声和场地控制能力。中央电视台主持的工作教会了他如何培养幽默感和乐趣。校园讲座提升了内容提取和价值挖掘的能力。这也成为他创办“范登读书会”的底气来源。
因为每周讲一本书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范登老师必须能够高效的阅读大量书籍,理解里面的内容。由于长期的积累和大量的刻意阅读,范登先生可以比较轻松地阅读和理解其他人似乎很难的内容。
讲解和分享一本书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是筛选,第二是过滤,第三是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时刻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能否准确把握这本书的真正含义,理解这本书。第二,我能否用自己的话表达这本书真正的意思,表达清楚?第三,我表达的内容,没看过书的人能看得懂吗?我的语言风格是否易于理解,是否可以重新分配?
讲课必须具备五种能力:第一,逻辑思维能力。为了抓住阅读的重点,必须学会归纳法和演绎法。第二,看大局,也就是拿到一本书,分析一下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使命是什么?如何证明这一使命的合理性?做了哪些假设?如何检验这个假设?推理过程是怎样的?如何取证?最后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对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什么。三是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幽默、有说服力。第四,同理心,你要知道你说的话让听众有什么感觉。第五,爱是以助人之心教书。
第三章,选书标准
每本好书都有一个使命。范登先生总结出七大选书秘诀。首先是出版机构。一个好的出版机构都会对自己的品牌负责,所以在出版一本书的时候,会严格挑选内容,给我们过关。二是看作者背景。建议是选择一些有学术背景的书。三是看推荐人。靠谱的推荐人推荐的书一般都不会太差。四是阅读书中的推荐书目。五是读完书后的参考书目。“好书配好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六是看内容。每本好书都有一个使命。一本好书在解决问题时,论证过程是严谨的。
第四章,如何读书
要想真正看懂一本书,能够快速阅读并抓住重点樊登读书,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建立自己的底层积累,即理解池,主要包括:经济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中国文化知识、管理知识、逻辑知识、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反思,在阅读的过程中尽量少集中注意力,阅读后给自己一段时间,做一个思维导图,利用自己作为一个沟通者来加深你的理解。
第五章,细读本书,如何解构一本书
阅读前,应改掉片刻后停下来,边看手机边阅读的习惯。看书首先要搞清楚这本书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其次,要看一本书的写作背景。即书中的选题,相关领域和机构都做了哪些讨论和研究,得出了哪些结论。再次,需要特别注意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即提出的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案。最后要特别注意书的最后一部分,通常是整本书价值得到升华的部分,也就是书的寓意。
在阅读过程中,这8类字符需要划线记录。当你觉得这个概念被明确定义时。当你觉得问题很严重时。就在你觉得某些解释让你吃惊的时候。当你看到进步的关系。当您看到过渡关系时,请注意过渡之后的内容。不同的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内在价值。当你读到它时,感受到它对你心灵的冲击。书中的趣闻轶事增添了讲故事的乐趣。
第六章,内容再创作,如何组织演讲
讲课前要注意以一本书为基础,不要误入歧途,不要过多地延伸自己的东西,同时要避免简单的摘录。在讲课过程中,对于写得好的内容,可以选择直接阅读原文,也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把道理讲清楚。特别要注意改变书中的观点。如果你真的不同意,你可以在讲座中解释你的想法。
讲课的开始需要搭建一个坡道,这个坡道决定了讲课的方向和思路。通常这个斜坡是书中最感人的地方。比如《Controlling the Conversation》中,“Some conversations must be controlled”就是范登老师选择的ramp。通过建造坡道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叙述一本书的过程不必完全按照书的逻辑。所有的章节都讲了。您可以选择重要章节并说明重要结构。范登老师建议不要写讲义,我不是特别赞同。在我看来,范登老师一开始把读书笔记写成PPt的过程就是写讲义的过程。没有必要写演讲稿。但是,对于刚开始看书准备讲课的人来说,写讲稿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第七章,开讲,准备工作
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提炼书中的核心价值点,讲课前先走一遍思路,让整本书浮现在脑海中。在讲课过程中,调整心态,避免因取悦听众而迷失自我。你可以把你的演讲看作是给听众的礼物,给听众一些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最后,讲课的过程中要有爱心。这种爱的背后是换位思考,或者说让你讲的内容真正给听众带来价值。
第八章,学习绘制思维导图,掌握知识输出方式
樊登展示了他讲课前制作的思维导图的一部分,以及制作思维导图的具体方法。详情请见书中介绍。
写完这篇总结后的感想。
这是我第一次写读书感想,感觉更像是在提炼书中的内容。不过,我还是觉得很有意义,至少我迈出了读后写感想的第一步。在此之前,书看完了,除了在书山上画一条线,就没有别的了。更可笑的是,后面划线的部分我基本没看。过了一会儿,当我打开带下划线的内容时,我什至不记得我为什么要在内容上加下划线。.
写完这篇阅读反思,对原书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与第一次看这本书不同,我完全忘记了这本书的内容。第二次看的时候基本没什么印象了。这次不同了。里面提到的很多书我都看过,或者在“范登读书”这个app里听说过,所以一提到这本书,我脑子里关于这本书的知识点就是会被再次激活,而且它会更容易理解。
我慢慢开始觉得,随着阅读的增多,我的理解力不断扩大。池中的知识点不断地相互碰撞,产生化学反应。另外,我看到范登老师坚持看了这件事这么多年,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它让我对阅读、写作和锻炼的好处更有耐心。这三件事,这一年之内,我不需要任何回报,只要去做就行了。因为我越来越相信这三件事是正确的。我需要做的就是学会如何正确地做这三件事,最后的结果肯定不会差。突然间,有李笑来先生在《【致富自由之路】(The Road to Wealth and Freedom.
但为什么对一年更有信心?而不是三年或十年?因为在一年的时间里,我能在我的意识中感受到更多。三年、十年,更多的只是概念。我需要做的是在这一年里保持自己的阅读、写作和锻炼。我相信如果我坚持了一年,我一定能坚持7年,甚至更久。如果我坚持了一年没有间断,那么我已经养成了习惯,以后就不需要再坚持了,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