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范登老师在范登APP上讲课,经常是一本书接着一本书地听。每当我觉得特别的时候,范登老师都会用他自己通俗的语言,把书中高深的知识点讲解的清楚透彻。,不乏幽默,生动自然。
在谈论一本书的过程中,他可以从其他书中带出一些相关的知识,他独到的见解也是一些单靠阅读无法获得的观点。很羡慕也很佩服范登老师教书的本领,梦想有一天也能像他一样成为一名讲书人。
范登老师的新书《读懂一本书 范登阅读法》10月出版樊登读书,迫不及待地把书买回来了。我希望通过他的阅读方法,让我也能像范登老师一样,拥有谈书的能力。
1、间隔阅读法
区间学习法是《刻意练习》中的一种方法。医院将实习生分成两组,分别训练手术缝合技巧。每周半天给这些实习生传授知识。
最终测试的结果是,第二组实习生的手术缝合技术远远优于第一组实习生。最后,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研究樊登读书,发现学习一门新知识必然有一个区间过程。,在这个区间的过程中,大脑会进行一次消化和沉淀。
范登先生看完一本书,并没有直接去听课,而是放在一边。一周后,他拿出笔和纸开始画思维导图和做PPT。在这个过程中,大脑要进行困难的记忆和相关知识的搜索,对于自己想不到的知识要进行二次阅读。
二读是有目的的阅读。与自由阅读相比,有目的的阅读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有目的的阅读会带着问题不断探索,寻找答案,对大脑的影响很大。挑战,挑战越大,最终的回报也越大。
2.体验心流的感觉
初读过程不要画线、做笔记,要保持心流体验,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
书里划线有时会有自欺欺人的效果,以为自己划好了线,以为自己背了,不用动脑筋。
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思考的过程越艰难,收获就越大。就像钻石一样,需要不断地从各个面进行打磨,最终呈现出多面的光彩。
第二遍看书时,可以画出一些印象深刻的概念和金句,作为第三遍、第四遍深入阅读的标志。
3.画思维导图
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增加大脑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越深,就越容易记住内容。思维导图也是一个提炼的过程,不断提高自己提炼总结的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脑子里想一想,不要打断,尽情地想。
读全书的过程不是只关注一个点,而是要关注这本书的主线是什么,它的脉络是什么,用更开阔的思维去看待这本书,而不是被沉浸在知识点的学习中。
画思维导图是非常有必要的,让你的逻辑更清晰,不只是呈现某个知识点,而是呈现一个大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把知识和知识联系起来,把新知识和知识结合起来。旧知识是相连的,相连的知识不容易丢失。单一的知识点是不值钱的,知识点的体系就像把珍珠串成珍珠项链,非常有价值。
4. 教与学
读书是向别人传授知识,但最终受益最大的还是说话的人。要想向别人解释这本书,说话者首先要看懂这本书,把其中的逻辑理解清楚。教学是通过教学来学习。效果是学习金字塔中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通过观看和阅读来学习。两周后,只有10%的知识会被记住,20%的学习可以通过声音和图片来实现。通过演示的学习方法,可以记住30%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法可以记住50%的知识,通过做中学练习可以记住70%的知识,90%的知识可以记住。知识可以通过教作为学来掌握。
当一本书被你讲述的时候,90%的内容已经被你理解和记住了。在讲课的过程中,你脑海中的知识点已经串联起来,连在一起了。原本单一的知识变得丰富起来。
《刻意练习》中有句话说“这个世界上只要一个人能做的事,其他人都能做”。通过实践,我们也可以做到,互相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