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会员默认自动续费、取消续费服务存在隐患
你被App自动续费套路骗了吗?
编者按
自动续费,收割会员用户的“记忆税”; 跨境维权,过度收集用户信息; 弹窗广告,无法关闭或撤回,无法诱导点击; 任务领红包,引流盈利是目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App已经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优酷连续包月会员规则,给人们带来便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也浮出水面。 如何维护合法权益,成为APP用户“急、难、急”的问题。
今年以来,工信部先后发布了多批《关于App侵犯用户权益的通报》、《关于App过度请求权限、过度征集用户“回头看”的通知》 '个人信息'等。 重重打击下,相关企业按规整改,部分App乱象得到遏制,侵害用户权益的现象有所缓解,但仍有不少“漏网之鱼”。
从今天开始,“法治经纬”版推出APP乱象排查系列报道,揭开当前APP隐藏的套路,探讨如何从根本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敬请关注。
● 许多应用通过设置首月折扣吸引消费者选择连续包月。 很多用户以为可以通过连续包月省点钱,没想到掉进了自动续费的陷阱
● “入坑”容易,“出坑”不容易。部分应用为退订续费设置了重重障碍。 退款需要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找到4级或5级界面,点击相关按钮完成,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自动续期到期前必须提前告知消费者,消费者拒绝续期的,不能视为拒绝或默认不答复。如有还是变相强制自动续费,涉嫌违法
又扣了19元! 这已经是北京市民唐飞在11月份“自动续签”的第三笔费用。
刚接到扣费通知的时候,唐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扣。 一番操作后,他发现自己订阅的视频APP连续包月到期,平台自动续订。
随着越来越多的APP优质内容只提供给会员,很多消费者不得不选择订阅APP会员,但现实中,像唐飞这样“自动续费”的人并不多。
多位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消费者反映,他们在自动续费前并没有收到任何相关通知,甚至无法直接从账单上看到具体的扣款平台; 他们只是想尝试一下,但被自动续订并取消了他们的订阅操作步骤繁琐复杂等问题并不少见。
购买App会员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为什么会掉进花钱后自动续费的陷阱? 陷阱是什么? 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展开了调查。
每月订阅的好处
自动续订套路挺深的
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唐飞习惯了上网看剧放松一下。 他购买了 3 个视频应用程序的会员资格。 他发现按月订阅比按月订阅更便宜。 比如某视频APP,单个包月25元/月,连续包月19元/月。 为了省钱,他通常会选择开通包月会员服务套餐。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APP还通过设置首月优惠的方式吸引消费者选择连续包月。 例如,某音乐APP新客户选择连续包月,首月会员费仅需3元,第二个月及以后月费为15元,但如果选择单包月,则需要18元.
北京居民郭凯注意到,对于部分应用,如果用户手动取消每月自动续费,下个月仍可享受优惠价格的“首月福利”。 比如某App会员原价20元,自动续费首月15元,之后20元。 “这样一来,那些已经注册会员并保持自动续费的人不就被‘欺骗’了吗?”
“有些应用在第一个月对新用户有很大的优惠,但第二个月就会恢复原价。为了享受第一个月的优惠,我通常会选择连续包月。” 北京某大学硕士研究生文雅说。
然而,不少用户本以为可以通过连续包月的方式省点钱,却没想到掉进了自动续费的陷阱。
据唐飞介绍,在订阅连续包月服务时,平台会强制要求用户查看相关服务协议,否则无法购买。 自动续费服务条款规定,如果用户已开通自动续费服务,且在订阅期内未主动明确取消,费用将在次月自动扣除。
“只要选择连续包月,当月会员到期后,平台会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自动扣费,更离谱的是,扣费单上并没有注明是哪个平台扣费的。” 唐飞无奈道,“买了会员后不小心忘记了,等到下次自动续费的时候才想起来,有时候忙得无暇处理,就一直这样下去,一直持续下去。”更新。”
身为各APP会员的文雅,已被“自动续订”。 在她作为会员购买的应用程序中,她购买的一款应用程序已被卸载,但仍处于“自动续费”状态。
郑州大学生杨宇也有类似的烦恼。 为了通过英语期末考试,杨宇在一款英语学习APP上购买了会员来练习听力。 本应用提供的会员套餐包括18元/月、98元/年、198元/2年、298元/终身。 考虑到自己的使用时间很短,杨宇花了18元买了一个月的会员。
没想到,第二个月,她突然收到了扣款通知。 再次点开APP,杨羽发现之前购买的18元/月套餐是自动订阅模式优酷连续包月会员规则,激活后每月自动续费。
“但我在自动续费前没有给我任何提示,让我白白多浪费了一个月。” 杨宇抱怨道。
在采访中,一些消费者还提到了一种“钓鱼扣”的模式。 辽宁营口居民刘文曾用过一款图片处理APP,开通会员后才能使用,但有3天免费试用期。 刘雯为了应对工作,还没来得及细看,就买了3天的试用套餐。
“我购买套餐的时候,显示支付成功,没有扣钱。但过了几天,我收到了扣费20元的通知。” 刘雯说。
根据刘雯描述的情况,记者下载了该APP,免费试用说明规则如下:“首次订购套餐可享受3天免费试用,24小时自动续订在试用期结束之前,您可以随时取消。” 从规则中可以看出,自动续订套餐中包含3天免费试用,如果两天内未取消订阅,则默认自动续订。
“这不是打着免费试用的旗号给消费者挖坑吗?” 刘雯有些委屈。
不同入门级的操作
取消订阅的繁琐步骤
“入坑”容易,“出坑”却不容易。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APP为退订续费服务设置诸多障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刚买会员的时候,不知道怎么退,只能看月扣。网上找了半天,发现退会很复杂,操作时间长几乎是购买会员的5倍,到期前24小时扣费,迟到或忘记取消,只能认输。” 唐飞说道。
据唐飞介绍,虽然自己是在视频APP中购买的会员,但苹果手机取消订阅的入口并没有在APP中。 您需要点击手机的“设置”,进入个人账户,点击订阅,选择对应的app,点击取消订阅后才能取消。
文雅对苹果手机退订复杂的操作表示认同:“支付方式不同,退订的窗口和方式也不同。在应用商店购买的需要在苹果账户中取消,通过支付的其他平台需要在平台内对应的Cancellation中取消,不仅如此,取消订阅的链接也隐藏得很深,需要层层操作才能取消。
“由于订阅的应用较多,经常会出现一个应用自动续费扣钱,然后批量取消订阅的情况。但由于不同应用的退订窗口和步骤不一致,仍然会出现‘鱼’漏网’。” 文雅说道。
杨宇发现,订阅App会员时,会看到取消订阅的操作步骤。 有的是在服务条款下的自动续费补充条款里,有的app会直接在账户设置里提示关闭,但是页面和字体大小,颜色设计等等都很不显眼,如果你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通过杨宇向记者展示的相关视频APP退订步骤截图,记者看到,与退订相关的条款均设置为灰色和小字体,或隐藏在相关服务条款中。
“取消订阅的时候,要一步一步来,一下子记不住,取消了好几次,嫌麻烦,好几个app的会员费也不少每个月的钱。”杨宇说。
记者下载了多款具有自动续费功能的APP发现,如果要退订,需要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找到4级或5级界面,点击相关按钮即可完成。 此外,有些APP虽然会以邮件的形式提前提示扣费,但并没有在邮件中提供退订方式。 部分APP绑定自动续费服务后,会在下一个服务计费周期开始前几天扣除会员费,消费者无法退款。
旨在使商家受益的规则
自动续费纠纷频发
今年5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日期前5天自动续期、自动续期等,以显着方式引起消费者注意,消费者可自主选择。”
办法还规定,在服务期间,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明显、方便的随时取消或者变更的选择,不得收取不合理费用。
但在现实中,因App自动续费引发的投诉和纠纷并非孤例。 在相关消费投诉平台上,以“自动续期”为关键词的投诉多达6万条。
“很多APP商家利用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模糊或者维权意识薄弱,串通一气。很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了自动续费,这与App入口续费规则的设计有直接关系。” ”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思新说。
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研究中心主任郑宁看来,App费用自动续费并不是一个新问题。 自己的计划造成了消费者利益的损害,相关监管不到位。
“对于平台来说,自动续费在增加用户粘性和利润方面有很多好处;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是信息不对等,还缺乏沟通信息的能力。平台和消费者实际上达成了一种不公平的协议,如果消费者默认,就是自动续费,还会继续续费,甚至有些消费者不使用这个app,续费也会继续。”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说。
此外,朱伟还提到,提供服务的平台和支付渠道之间一般都有专门的约定。 很多支付方式都是免密支付,无需再次与消费者确认支付。 这个过程不受消费者控制。 如果在没有检测的情况下完成,也容易导致自动续费纠纷的频繁发生。
赚取记忆税是违法的
多管齐下加强监管
有业内人士坦言,对于App运营商来说,吸引用户付费是一种常见的盈利方式。 PPT演示文稿设计师王璐告诉记者,现在各类App都想尽办法让用户选择自动续费。 注销”赚取用户的“记忆税”,“但付出的利润也应该合理”。
郑宁对此表示赞同。 他指出,用户付费是应用赚钱的重要手段。 一些APP运营者通过人为设置繁琐的退出步骤、自动续费不提醒、故意使用小字体提示等方式,为消费者行使其知情权和选择权设置障碍,从而达到用户续费的目的。
那么,应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自动续费乱象呢? 多位受访专家建议,应依法依规处理变相APP强制自动续费问题,将主动选择的权利还给消费者。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自动续期到期前必须提前告知消费者。消费者拒绝续期的,不能视为拒绝或默认不答复。如有还是变相强制自动续期的情况,就涉嫌违法了。” 朱伟表示,APP平台必须提升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让消费者喜欢,才能留住消费者。
郑宁建议多管齐下。 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应当支持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倡导维权。 消费者协会可以提起公益诉讼或对APP提出建议; 消费者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寻求帮助; 应用运营者需要贯彻落实《电子商务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
在采访中,关于自动续费的问题,多位受访消费者询问消费者自主维权是否太难?
“如果打官司,消费者不需要举证,因为平台续费没有征得消费者同意,举证责任在APP平台,即平台说消费者同意,它必须证明消费者同意的地方。” 朱伟解释道。 ,现在法律直接规定,平台每次都要征求消费者的意见。
朱伟认为,《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将对司法、诉讼、监管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 涉事各方都必须履行,如果不履行,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唐飞、文雅、杨宇、刘雯均为化名)(记者 赵莉 实习生杨一楠)
【纠错】【责任编辑: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