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爱奇艺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报,爱奇艺第三季度营收69亿元,同比增长48%,净亏损31亿元,同比增长从去年的亏损来看。 受亏损影响,爱奇艺盘后股价大幅下挫,收于19.3美元,跌幅达13%。 不过,对于爱奇艺来说,相比净利润亏损同比增长的坏消息,会员收入同比增长78%无疑是个好消息。
三季度各项收入中,会员收入约29亿元,同比增长78%,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网络广告服务收入24亿元; 内容分发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220%; 体现生态业务变现能力 其他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157%。
爱奇艺的付费会员收入占营收比重最大。 2015年、2016年、2017年付费会员数分别为1070万、3020万、5080万。 付费率逐年上升,付费会员成为收入核心。
但短期付费用户的增加和用户收入的增加,反映出爱奇艺上市后增加营收的迫切性。 在模式上,爱奇艺一直称赞公司的自制内容生产能力,强调公司以人为本,创意和文化是业绩保障。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爱奇艺的会员费模式与广告创收相结合才是爱奇艺增收的主要方式。
广告和会员不能兼得吗?
截至2018年9月末,爱奇艺会员规模达8070万,同比增长89%; 会员服务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付费会员占比超过98%。
爱奇艺会员分为两种,一种是订阅会员,一种是付费会员。 订阅会员就是用户选择在爱奇艺上注册一个自己的账号。 一旦订阅用户选择付费,就意味着向人民币玩家方向迈进。
爱奇艺发展初期,借鉴了Youtube和Hulu。 Youtube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最典型的代表,而Hulu则选择购买影视版权,在流媒体上免费播放,依赖片头等广告。 利润。 但是,这两种模式在爱奇艺的发展过程中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劣势。
Youtube模式的网站需要能够持续产出优质内容,否则很难赚钱; Hulu模式的视频网站需要购买影视版权,目前在国内非常昂贵。 2017年,爱奇艺的内容成本为126亿,其中72.57%用于购买电视剧、电影、综艺和部分独家内容。 优秀的影视版权必然会受到各大视频网站的争夺,这也让爱奇艺的购买成本急剧上升。
自从爱奇艺学习了Netflix的模式,开始了自制剧和付费会员的创作。 不过,爱奇艺并没有放弃收购优质影视版权。 从2015年的61.14%到2016年的65.94%,再到2017年的72.57%,爱奇艺的内容成本不断扩大。 据爱奇艺称,这一内容投入将在下半年达到80%。
财报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由于多部优秀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的上线,会员付费有所增长。 但是,会员和广告这两种盈利模式很难共存。
网上有很多声音表示,即使开通了爱奇艺的付费会员,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广告的干扰。 原因是爱奇艺通过在内容中投放广告的方式,规避了会员屏蔽的限制。 部分广告安排在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的剧情中,用户甚至无法通过视频进度条调整和避开广告。 让成员“名存实亡”。
从广告形式来看,爱奇艺既有传统的弹窗广告、植入广告,也有开创性的舞蹈广告,将赞助商的logo和视频广告无缝嵌入选手的舞蹈表演和剧情安排中。 在,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用。
然而,就在很多人认为这种广告方式会给爱奇艺的广告收入带来新的增长时,三季度广告收入的下滑给爱奇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打击。 爱奇艺三季度广告服务收入为24亿,而二季度爱奇艺广告收入为26亿,环比下降8.3%。
对于爱奇艺来说,未来如何平衡广告和会员是一个难题。
爱奇艺的广告类型中,以P2P和游戏行业居多。 不过,在P2P中心化暴雷、游戏行业受控之后,广告业务的形象也颇为庞大。
成也知足,败也知足
对于本季度亏损持续扩大的原因,爱奇艺并未给出正面解释,只是在财报中强调,将有更多资金投入研发。 报告期内,爱奇艺运营成本同比增长66%至77亿元,其中内容成本占比接近78%。 更多的版权摊销和自制内容使得内容成本不断上升。
对此,爱奇艺CFO王晓东坦言,内容投入的增加给爱奇艺的盈利带来了压力,但他认为这是必要的,也在他的预期范围内。 在Q2财报电话会议上,他曾预测下半年内容成本会增加。 总收入的80%。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过渡期,专注于构建和优化更健康的内容生态系统,为我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此前,他曾表示,爱奇艺至少未来几年会加大对优质内容的投入,尤其是自制原创内容。
但是爱奇艺连续包月划算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视频巨头之间对优秀内容的竞争仍将存在。 自制剧、自制内容并不是爱奇艺独有的法宝。 现在国内视频市场三大巨头(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的恶斗,可能会让这种成本压力持续上升。
内容变现的渠道很多,但IP背后却存在漏洞。 去年爆红的《中国新说唱》今年因为拒付版权费,改成了《中国新说唱》。 但《嘻哈》的一大批原创艺人因个人风格问题被广电当局禁播,IP变现成为难题。
而爱奇艺的原创节目也与节目的艺人深度绑定。 爱奇艺IR总监曾说过:创意领域关乎人才,爱奇艺人才济济。 可能的。
《偶像练习生》成为爱奇艺今年最火的综艺节目,催生了娱乐圈众多的“偶像生”。 而在今年4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协会FPAPA再次在戛纳电视节上点名发布数据称,《偶像练习生》的抄袭评分高达88分,打破了抄袭和抄袭的世界纪录。成为历史上抄袭最多的作品之一。 最多。
自动续订的缺点
爱奇艺付费会员的每一次增长,都是优秀节目带来的。 第三季度,爱奇艺创新推出“会员一次看完整集”的排期模式,在热播剧《延禧攻略》的推广带动下,付费会员规模增长。 如何保障这些会员的续费,本来应该是摆在爱奇艺面前的难题。 不过,爱奇艺似乎“我行我素”。 在爱奇艺的系统中,只要你成为付费用户,爱奇艺就会在第二个月帮助用户自动续订。
财报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爱奇艺订阅用户6710万爱奇艺连续包月划算吗,其中付费用户6620万,占比98.6%; 第三季度,有 8070 万订户。 虽然未公布付费用户数,但公众付费用户占比依然超过98%。
据爱奇艺投资者关系部介绍,爱奇艺一半以上的用户是连续包月,包年和连续包月的比例达到80%。 也就是说,爱奇艺80%以上的客户都是“长期用户”。
事实上,因为自动续费的问题,爱奇艺已经引起了很多用户对自动续费问题的讨论和诟病。 这些批评的源头可以归结为“中断服务”和“不间断充电”之间的矛盾。
今年,爱奇艺《为了你我爱全世界》《芸汐传》以“会员可一次性观看全集”的形式相继上线,带动了一波会员热潮收入增长。 随后,这种模式得到了爱奇艺的推广。 独播、自制节目成为爱奇艺收费模式的“创新”。
这种收费模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经典的案例,中国式的来电提醒费信令网络和电信传输所必需的交换机,这样主叫号码的传输几乎不占用任何信令成本(除了一点点是肉眼看不见的(看不见的电费),可以主动抑制主叫号码传输信号所产生的费用。 简单来说,谁为来电显示付费,谁就帮助电信公司支付防止免费组看到呼叫号码的成本。 因此,在境外电信业务实践中,来电显示完全不收费,但遵循“谁买单,谁享受服务”的基本商业道德。
当然,剧目版权归爱奇艺所有,自然拥有播出控制权。 但随着爱奇艺独播版权的逐年减少,“会员看全集”的收益将日渐减少,用户认为购买会员长期享受服务的信念在未来几年或将变得近乎虚无缥缈.
近年来,随着版权价格上涨、独播版权减少、自制节目成本逐渐提高,爱奇艺未来或将转向收费模式。
在会员费方面,过去一年爱奇艺动了不少脑筋。 比如今年4月,宣布与京东开放会员权益。 不过,除了“亏待老用户”的诟病之外,从连续付费转为包年用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透支爱奇艺的营收,降低单个客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