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出版社
9月8日是汉悦科技成立7周年。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热情刚刚退去,32岁的张凌云和三位合伙人在北京一间不知名的小屋里共同创立了掌阅。 7年后的今天,掌阅已成为中国移动阅读市场用户数最多的公司。
丨开心读书七周年庆
移动阅读市场,一年四季竞争激烈。 号称互联网三巨头的BAT都有自己的阅读产品:百度文学、阿里巴巴的淘宝阅读、腾讯的读书群等; 三大图书电商京东、亚马逊、当当网利用自身渠道优势进军移动阅读; 主要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都在移动阅读领域抢滩; 此外,一些独立公司也有移动阅读产品。
这些竞争对手包罗万象,从独立厂商到巨头,始终存在着巨大的盗版威胁。 在巨头众多、盗版众多的市场环境中,张越如何脱颖而出? 创始人张凌云讲述了掌阅的发展历程。
草根创业:定位移动阅读市场
与传统的互联网行业大佬不同,包括张凌云本人在内的汉悦四位创始人均出身草根。 在这家以科技为中心的公司里,经济学专业出身的张凌云自称是公司里比较感性的人,但他也接受过统计学等理工思维的训练,因此能够应对企业的转型。数字时代。 那个时候,移动阅读还没有出现,引领移动通信潮流的苹果手机还没有在中国普及,全民创业还没有呈现出现在的热潮。 掌阅参与移动阅读市场竞争较早。 创始人制定的标准是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经过半年多的排练和策划,掌阅最终决定以阅读为核心产品。 因为阅读的需求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容易找到盈利模式的。
创业前,张凌云从事移动通信工作。 他经常出差,为了打发时间,一份报纸、一份杂志,他看了好几遍。 在火车上阅读最方便的工具就是手机了。 张凌云判断,手机阅读将是一个巨大的阅读市场。 于是,掌阅于2008年成立,iReader的前身掌阅书城正式上线。 张凌云认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现在看来,阅读需求不仅在早期存在,未来还会存在。阅读推广业务的成就感远远超过价值赚钱的。” 他感慨地说:“如果说当初创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那么现在更多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以海外为参照物,人均阅读量“德国人和犹太人的阅读量远超中国公民,阅读量大有很大关系。相比之下,我国的阅读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经过调查,他发现掌阅书城,在所有的读者群体中,80后读者的阅读欲望最强,活跃度最高,应该是主要的客群。 就内容而言,目前手机阅读以网络文学为主,以娱乐休闲为主。 但掌上阅读一开始就是以严谨的纸质书籍为主,严肃文学的比例远超网络文学,而且在读者和手机渠道上,出版的纸质书籍都处于最显着的位置,为读者提供了积极的引导。
发展历程:产品、平台、生态三部曲
张凌云将公司分为三个层级:产品层、平台层和生态层。 相应地,回顾掌相的发展历程,也分为三个阶段,各有侧重,面临的问题和采取的战略战术各不相同。
第一阶段(2008-2011)是从零到一的创业阶段,核心是产品。 2009年,掌阅书城V2.0版本发布上线。 除了功能手机版本,还有Symbian 和Windows mobile 智能手机版本。 2010年,推出掌阅书店V3.0版本,初具书架客户端模式。 2011年,首个安卓版掌上书城上线,iReader在智能手机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个阶段,创始团队有理想,有热情,但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此时,贴钱培养用户得到了积极的反馈。 张悦立下了发展长篇阅读的计划,因为短文不能在网上赚钱,只有长文才能盈利,可以建立付费模式。 从移动阅读的整体环境来看,此时内容较少,版权获取成本也较低,可提供的服务较少,用户口味不“刁钻”。 此后,用户的需求随时间迅速增加。 张凌云分析:“技术和服务必须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才能生存。”
第二阶段(2012-2014)是从免费到收费的阶段,取得了重大突破,掌阅成为一家平台型公司。 2012年12月,掌阅成为中国版权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后成为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是互联网领域唯一同时成为出版行业三大权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的企业。
2013年各平台系统有不同的阅读器; 在电子书市场下载量方面,iReader以29.1%的手机阅读市场份额夺冠; 用户数量突破3亿。
宣传方面,2014年3月,iReader移动阅读APP的广告席卷了北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公交站牌; 9月,掌阅科技与北京电视台合作,冠名BTV青年频道热门电视台。 专栏《书香北京》。
第二阶段,用户开始建立付费习惯。 这一阶段,掌阅经历了大量用户流失,也经历了大量付费用户的回归,实现了盈利。 虽然收费,但读者得到了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第一、二阶段发展的主要阻力来自外部合作伙伴的态度,尤其是传统出版社,担心电子阅读会影响纸质书的销量,导致掌上阅读无法获得高- 某个阶段的优质内容。
张凌云介绍:“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出版商已经意识到电子书的销售将有助于纸质书的长尾销售。” 他分析道:“掌阅与出版商的合作可以实现双赢。一是掌阅发布电子书,增加了出版社的收入;二是在选题方面,为出版提供了数据支持。三是促进纸质书的销售,四是掌上阅读可以通过庞大的用户数量帮助出版商构建生态环境,比如发行改编自看小说,看手相可以帮助宣传,增加票房收入。”
另一方面,困难来自人才匮乏和新员工团队建设。 张凌云介绍了掌阅的人才管理经验:“掌阅从4位创始人发展到400多人的正式员工,其中包括数百人的外包团队,形成了团队合作的文化。优秀的人才和优秀的机制都是必不可少的. 招到合适的人才后,公司内部机制会及时配合,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
在组织形式上,掌阅有不同的部门,但会针对具体业务成立项目组,形成相互协作的小团队。 有项目,员工会加入项目组,调整岗位,协同调整。 由此,我们也可以更加透明的看到人际关系的问题。 项目完成后,员工会反思哪些能力需要提升。 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保证。 “
第三阶段(2015年至今)是生态化发展期。 掌阅目前拥有42万册优质图书、杂志、漫画等数字版权,每天更新1亿字图书。 掌阅累计用户超过5亿,其中月活跃用户超过7000万。 在所有第三方报告中,移动阅读在移动阅读市场份额方面排名第一。 2015年8月,Reader发布首款电纸书阅读器“iReader”。
现阶段,Reader努力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在产品方面,掌阅不再只是内容生产,还开发了硬件产品。 在内容上,坚持做精品。 张凌云认为,如果内容需要知名度,自然可以实现商业化转型。 此外,原创内容必须转化为IP才能吸引更多用户。 张凌云分析道:“IP开发的本质是开发优质的产品让用户满意,只有优质的IP和优秀的开发团队,才能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第三阶段,掌阅显着加大营销投入,尤其注重面向公众的广告投放。 今年,PalmRead 已在电视、公交车和传统媒体上投放广告。 在宣传和营销方式上,掌阅邀请了主持人汪涵代言。 汪涵曾在湖南任书院。 具有文化人的使命感,在品牌定位上与掌悦契合度高,影响力一流。 张凌云认为:“读书是个高大上的东西,不应该为了博眼球而炒作。做硬件的挑战不仅仅是硬件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建立用户’品牌意识。品牌战略必须服务于生态战略。”
在硬件领域,掌阅今年推出了iReader阅读器,这是一款为金字塔顶端用户定制的产品。 据抽样调查,中国92%的人不了解电纸书。 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中国电子书销量占全球市场销量的比重非常小,仅为3.7%。 在这个巨大的差距下,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正等待着被唤醒。 硬件是需要积累的,掌阅还没有为首批读者设定一个量化指标。
张凌云认为:“第一款掌上阅读器已经达到了国内阅读器的巅峰,我们用极致的思维做产品,做了这个阅读器之后,我们知道用户有什么痛点,什么问题最舒服。”这是不能容忍的。” 目前,掌上阅读器市场口碑良好。 上线一个月后,掌阅更新了系统版本,增加了漫画内容。 张凌云说:“未来,掌上阅读器会积极更新迭代,软件版本至少每月更新一次。在合适的时候,第二个版本,第三个阅读器硬件产品。” 与市面上流行的Kindle相比,张凌云尽量避开民族情结。 他说:“我们的产品是面向所有用户的,我们要做海外公司做不到,或者没有的事情,我们需要在内容和服务体验上下功夫,做到最好。” 不过,也有为阅读器增加功能的选项,张凌云分析道:“阅读不需要被自然打扰,比较私密。 所以掌阅阅读器上没有安装微信、视频、游戏等软件。 目的是让读者安静地享受阅读。”
规划未来:开发优质内容,拓展产业生态
谈及掌阅未来的发展,张凌云认为:“我阅力争在数字阅读业务的各个领域都做到第一。现在,掌阅已经成为用户数量最多的阅读客户端,成为第一。”在国内。” 优质的内容是掌阅的属性。 在此基础上,掌阅还将主打听书、游戏、精排版电子书等,未来可能会上市。
新款掌上阅读器
张凌云认为:“互联网不缺内容,缺的是优质内容,重要的是在选择内容时要有自己的原则。” 张凌云分析,掌上阅读换成严肃阅读似乎是在牺牲部分用户,但阅读毕竟是娱乐和消遣不同,严肃文学的覆盖面更广,未来的机会更多。
最早的手相阅读主要内容来自于原创文学,后来逐渐过渡到与出版社的合作,辅以与作者的直接合作。 张凌云分析道:“阅文集团成立后掌阅书城,将与掌阅在网络文学领域形成直接竞争,掌阅必须要有原创内容。” 掌阅目前拥有42万册图书,其中60%为实体书,40%为原创文学。 不幸的是,许多畅销书还没有电子书。
张凌云认为:“数量不是唯一衡量标准,掌阅未来会增加严肃文学的比重,低质量的网络文学发展前景不大。掌阅还将开发‘原生电子书’,比如旅游文学、生活休闲类书籍通过网络精准推送给特定读者,未来的销售模式甚至可能是先下单再出版,或者尝试众筹出版,未来可能先出电子书,再出书实体书。”
优质的内容得益于真诚的态度。 自成立以来,掌阅7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版权诉讼。 2014年9月17日,在成都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掌阅荣获国家版权局颁发的“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 张凌云介绍:“掌阅对作者和出版商的权利有足够的尊重,每本书都有对应的标识,在到期前3个月会提醒你续约,一旦到期,会自动下架。”货架。”
此外,2015年,张越还与新华文轩合作,尝试销售纸质书。 张凌云认为:“部分读者看完电子书后,会倾向于购买纸质书,掌上阅读必须走在行业前列,乐于尝试新的销售方式,未来这种合作模式有待优化。”例如,购买纸质书的用户,电子书应该免费或打折出售。”
在产业拓展方面,掌阅先后开发了掌阅有声读物和掌阅游戏。 张凌云强调:“游戏并不是掌阅的发展主线,只是将掌阅的部分原著改编成了游戏,掌阅以此来尝试转化流量。” 听书是掌阅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掌上有声读物采用付费模式,目标是:有声读物的质量更高,但不以量取胜。
很多有声读物公司采用聚合方式获取资源,甚至盗版现象也屡见不鲜。 掌阅不愿意做聚合。 掌阅开发的有声读物内容是付费版权的产物。 张凌云介绍:“有声读物内容的获取途径有两种:一是找合作伙伴,二是签约文字版权的书籍,花高成本自己录制,提供最高质量的体验,从而打动细分市场。这是它的体量还比较小,日活跃用户只有几十万,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
掌阅多媒体、精排版电子书在业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 多看是第一家生产精排版电子书的公司。 掌阅发现用户对它很感兴趣,于是投入了资源。 现有精品图书10000余册。 张凌云拿出著名演员成龙的电子书《还没长大就老了》作为示范。 成龙为这本书录制了一段视频,介绍这本书的来历,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 张凌云认为:“如果作者有影响力,这种形式会赢得用户的青睐。”
广告也是掌上阅读器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但形式还在尝试中。 电子杂志是掌纹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告的载体。 杂志读者定位准确,适合投放广告。 未来或许可以免费看杂志,收广告费。 广告主的选择可能是文化消费产品,比如卖电影票。
掌阅从未接受过外部融资。 国内多家一流的投资公司和互联网巨头都表示愿意,但Palmyue至今没有接受。 张凌云表示,掌阅未来将选择走独立上市(IPO)的发展道路。 第一次股改已完成,但上市时间表尚未出炉。 张凌云认为:“资本是企业必须结合的力量,但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业务执行力。华为至今没有上市,但它仍然是最好的公司之一。”
对于未来的发展,张凌云对政策环境有两点期待:“一是国家要加大打击盗版力度,保障付费阅读的生态环境。在盗版泛滥的情况下,用户必须选择收费模式,一是用户的原因,二是网络文学需要更强大的崛起,打破垄断,鼓励健康规范的产品蓬勃发展,我国目前并没有真正重视虚拟的垄断产品。”
更令人兴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