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快看漫画都会及时出炉,刷刷刷存在感,向外界展示中国最大的漫画平台依然生机勃勃。
去年6月快看漫画,快看漫画宣布第七轮融资。8月,更名为“快看”,发布了100多部漫画,展现了从漫画平台向多元化内容社区转型的决心。
一年后,快看最近在广州举办了一场名为“KK WORLD”的线下二次元展。除了继续发布内容榜单外,还宣布正式进军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主要举措是推出海外版快看APP。
在去年斥资10亿买漫画时,快看创始人陈安妮自信地表示,“视频漫画将是快看未来的重点业务,也是快看推动漫画行业进入视频时代的重要一步。 " 今年,快看决定出海,陈安妮再次大胆表态,“下一站,快看将迈向全球最大的漫画平台。”
看漫画CEO陈安妮
此前对漫画的大规模投资,被视为快看开始“哔哩哔哩”的信号,也是二次元社区的基础,这让它似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下一个B站的潜力股。但一年过去了,快看的改造似乎收效甚微,尤其是在视频内容上,号称投入巨资的漫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未能引起轰动,大概是因为这个, 快看,再次开始瞄准大海。
漫画平台进军国际市场确实不难,尤其是在日韩全面打开局面的情况下,但对于快看来说,走出去并不是最难的部分,难的是如何留在那些市场并扎根。. 优质的漫画内容最终离不开优秀的创作者,与其投入资源和精力去模仿B站的“破圈”之旅,还不如自觉地鼓励创作者专注于自己的出海大业。
商业手法越来越多,原创作品却越来越少
七年前,漫画作者陈安妮(伟大的安妮)在微博发表漫画《对不起,我只活了1%》,宣布快看漫画正式成立。2021年,快看漫画宣布完成F轮融资,融资金额2.4亿美元,并在没有漫画的情况下更名为“快看”。
当时,这家在线漫画平台表示,它已经积累了 3.4 亿总用户和近 5000 万月活跃用户。
不过,根据易观千帆今年2月漫画类APP月活跃度排名,快看的月活跃度依然徘徊在3500万左右,甚至不如2019年的表现。在最近的一次官方活动中,快看并没有公布其月活跃度。用户数量和每月活动表现与过去一样。
持续的融资扩张也让商业化成为快看的重中之重,用户对平台的不满也因各种商业化手法而迅速积累。大量弹窗广告、增加章节解锁费用、会员权利不足等投诉几乎充斥着各大社交媒体。即使是付费会员也需要KK币来解锁额外章节。也会有同情。
来源:百度贴吧
这种高强度的商业化,似乎让快看的收入大幅增长。去年融资消息发布时,快看表示漫画板块已经开始盈利。但是,很明显,快看不仅依赖开源,还依赖于降低成本。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其原创漫画作品的不可持续。
在用户增长的高峰期,快看漫画确实产生了能够吸引用户的热门原创作品。比如破圈的程度,可以和恶魔品牌“快把我哥带走”下的“十万冷笑话”相提并论。.
作为平台原创漫画IP,《带走我哥》也是快看最愿意分享的案例之一。这部漫画获得了中国动漫金龙奖,并作为书籍印刷出版。2016年4月,《快把我哥带走》也被万达影业看好并被改编成电影,成为极少数进入大众视野的原创内容之一。
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多轮融资,快看似乎是唯一一个以漫画平台而闻名的原创作品,《带走我的兄弟》,无论你如何在各种媒体上表达对原创作品的支持会议作者和原创内容,但在最终结果方面收效甚微。
看卡通截图
现在在快看平台上,无论是选择向男性还是女性推荐漫画内容,占据热度榜的前三部作品都是网文改编,以及韩版网络漫画的中文版,而像原本火爆的《地狱之王》《不悦》《非人》《古薇南亭》《一代灵后》等原创作品在2019年之前就已经在平台上连载了,现在热度持续下滑并停止。很久,或者它已经结束了。
之前快言声称“平台签约作者月收入超5万元,漫画首席年收入500万元”,而《快把我哥带走》作者之一刘曦,在他的个人微博上公开打了他的脸。,说明他很可能是个“裤裆作者”。
或许这也是快看突然从漫画平台转型为视频内容社区的一大动力,因为作为漫画平台本身,其长期缺乏原创IP已经被外界看到,为了获得融资,就需要投入资金。讲一个新故事就是所谓的“漫画剧”。
虽然快看对漫画的定义是:漫画大致等于漫画+视频+广播剧,但从今天的成品来看,整体效果和腾讯动画和快看漫画炒作四五出的动态漫画差不多几年前。也是如此,只是那些年短视频的竖屏内容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主流。综合来看,很难说漫画在形式上有什么创新。
更尴尬的是,快看本身在漫画IP来源方面,无法实现自身产销的闭环管理。快看去年公布的150部漫画中,只有59部是原创漫画平台,80部是在线漫画。改编自文字,原创漫画只占“漫画”的三分之一左右。
漫画《不能偷偷摸摸》的网络改编
在新出炉的暑期片单中,类似情况并没有好转。在已发行的52部漫画中,小说改编仍是主要作品。与去年唯一不同的是,大部分小说改编自晋江和雷丁的漫画IP。温改了番薯中文网,比如《朱雀大侦探》、《运河档案馆》、《13号画廊》等,似乎连互联网IP的水平都实现了消费降级。
如今的快看APP,除了漫画,还涵盖了漫画、小说、影视片段、同人圈衍生品、配音广播剧等复杂内容。似乎形成了一个类似于B站的内容生态社区,却彻底迷失了方向。平台的本质。
本来从漫画可以看高级动画快看漫画,但选择了漫画剧短而快的改编方式后,就失去了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最终导致了《异人族》、《大理寺》之类的日志”和“地狱之王”。《不开心》和《极致》在选择动画改编的时候都流向了B站和腾讯动漫,最终快看只能靠大量的烂女来留住单妹作品中的女性用户,却彻底失去了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平台。
在漫画化和社区化还在为难的情况下,出海似乎是快看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到原点”是快速看海的正确解决方案
快看出海的愿望不是今天才有的。2021年初,快看正式发布“哥伦布计划”,正式进入全球市场。
而在去年宣布融资之际,快看也公布了部分海外成绩:《超级魔方》登上日本piccoma平台新榜第一名;《哑奴》在日本漫画排行榜上排名第一;》韩国Naver周榜第一、韩国kakao周榜第一、韩国Qtoon总榜第四、英文Copin总榜第三;《一代灵女王》高居榜首付费版英文圈子tapas平台;《魏南亭》在越南流行榜上排名第二。
当然,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快看并没有发布海外APP,更多的是平台的内容对外输出,利用海外平台的分发能力试水。很难说这些努力是白费的,但从内容层面可以看出,快看选择先出海并取得成果的内容,基本上是极少数成熟作品,已经在平台上连载了很多年,缺乏高原创性和成熟度的新作品。问题仍未解决。
2022年全国漫画新闻发布会速览
随着快看决定通过平台整体进入海外市场,这种劣势只会被进一步放大。
许多关于快看的评论都将其与韩国知名漫画平台 Piccoma 放在一起,认为后者出海日本的成功是快看学习的最佳路径。这种想法虽然是正确的,但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Piccoma 本身的优势。
更何况漫画的形式本身就是韩国漫画为了实现对日本漫画的超越而开发的漫画形式。Piccoma 早在 2016 年就开始在日本市场布局,明显早于其他竞争对手。其母公司KaoKao早在2003年就涉足数字漫画业务,积累了大量原创内容。
据相关媒体报道,Piccoma自成立以来仅占平台韩漫数量的1.3%,却占到总收入和交易量的40%。自有头部IP成为吸引用户消费的最重要的活水。站稳脚跟后,开始与日本本土漫画出版社洽谈,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各种漫画内容和来源的平台发行漫画平台。
这其中的核心,依然是 Piccoma 在出海初期能够凭借多年积累的韩国漫画内容成功吸引日本漫画爱好者。内容的数量和质量是核心竞争力。母公司不惜花钱购买流量进行渠道推广。
Piccoma 的消费者支出在 2021 年已经超过 10 亿美元
风靡日本市场的另一线漫画,也将原创力量发挥到了极致。据韩媒报道,今年1月,《女神降临》、《再婚女王》等作品的海外成交额已超过100%。韩国国内成交量包括《招兵买马》等多位韩国本土漫画家的作品。
Line漫画作品如《与神同行》、《别人是地狱》、《金秘书为何那样》、《梨泰院CLASS》等Line漫画作品在影视改编方面取得成功。韩漫已经成为 Netflix 乃至爱奇艺韩剧内容的重要 IP 来源,就连即将在中国上映的《夏日营救工作》和《月上孤单》也变了出自韩国漫画家赵石创作的同名漫画。
从 Piccoma 和 Line 漫画的成功不难看出,海天面临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平台上原创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足。
面对国内市场,快看仍然能够通过改编大量网络文章和引入韩国漫画,快速填满内容库以维持用户数量。然而,一旦进入海外市场,锦江和阅文网文将瞬间失去庞大的用户群。其次,谈美漫画在日韩的细分市场已经过饱和。当你需要拿出更多样化、更受欢迎的原创作品时,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这些年的积累太有限了。
这只是日韩市场会遇到的问题,在文化层面还是有一些共性的。在以《x Family》等新一代现象级日本漫画为主导的欧美市场,如果看那些在风格或故事上都没有多少新意的作品,显然市场攻击力是极其有限的。
日本漫画《鬼灭之刃》
毕竟,这是一个连集英社都意识到出国重要性的时代。不久前,它宣布海外应用MANGA+将于明年漫画更新时推出英文版,进一步巩固日本漫画在欧美市场的地位。
从日本漫画的悠久历史和近两年汉漫的迅速崛起不难看出,保持代际更迭的好内容一直是核心。无论是杂志纸媒还是网络手机,仅仅依靠媒体的变化和商业模式的华丽迭代并不能形成一定的趋势,只有内容本身才能掀起风暴。
对于快看来说,想要打造“文化芯片”,出海是没有问题的,但要知道,没有原创能力,就无法掌握核心优势。
所以,现在的快看,当务之急应该是回归本源,做一个漫画平台该做的事情——支持原创作者用真金白银创作优质作品。陈安妮或许只想活出自己人生的1%,但快看成为全球最大的漫画平台,恐怕只剩下1%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