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数字内容”业务板块包括视频、音乐、新闻和在线阅读,它们共同贡献了财报中的“社交网络”增值服务收入和“媒体广告”收入。数字内容各板块在产业链和盈利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其中视频应用的使用率最高[1]。
本文将围绕腾讯的视频业务,从收入、成本和盈利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看看视频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PS:腾讯在黑色星期四跌破270,但我们仍要继续我们的硬核研究。
更多腾讯系列文章链接拉到文末~
视频排版:长视频三足交锋,短视频两雄争霸
在线视频按内容可分为三类:长视频、短视频和直播。
长视频见证了中国网络视频的发展。在视频网站的早期,竞争非常激烈。2010年以来,“剑网行动”[2]开始严厉打击盗版和侵犯版权,强制购买版权资源。截至2018年6月,长视频月活跃用户(MAU)已超过10亿[3],仍然是视频领域最大的流量入口。
截至2018年7月,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酷的MAU分别达到6.35亿、6.03亿和5.21亿,占据国内长视频领域前三的位置[4]。在内容采购倒逼资本投入的形势下,腾讯、百度、阿里三大巨头独占鳌头也就不足为奇了[5]。值得注意的是,腾讯视频的 MAU 在 2018 年 5 月超过了爱奇艺(图 1),“爱腾优”开始向“腾爱优”转变。
图1 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的月活跃用户(亿)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云峰财经整理
过去一年,短视频领域发展迅速。截至 2018 年 6 月,MAU 超过 5 亿,同比增长超过 100%[6]。其中,快手和抖音是当之无愧的短视频组合,MAU分别为2.31亿和2.07亿(图2)。在短视频中,今日头条是不可不提的重要力量。上榜的快速增长的抖音、西瓜和火山都是“头条”产品[7]。腾讯虽然投资了快手,但其四岁的儿子微视依然强大到无法形容[8]。
图2 短时频领域代表性应用月活跃用户(MAU)(亿)
数据来源:QuestMobile,云峰财经整理
与长短视频相比,直播领域的用户数量更小。截至2018年6月,最具代表性的游戏直播和娱乐直播MAU均不足1亿[3]。其中,斗鱼和虎牙以 4160 万和 3760 万的 MAU 位居行业第一[9]。这两款游戏直播产品的背后,是老大哥腾讯[10]。娱乐直播开始受到短视频的冲击。继快手之后,今日头条的抖音和西瓜也在今年夏天加入了直播功能。
可以看出,在目前的视频领域,腾讯当家作主,在长视频方面成绩斐然。短视频和直播领域大多依靠投资布局或刚刚进入市场。本文将主要讨论长视频的盈利模式,看看这个业务的盈利能力如何。
收入分析:付费订阅是关键
视频平台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广告收入,另一种是付费订阅收入。
腾讯将数字内容所赚取的广告收入归类为“媒体广告收入”,以区别于微信、QQ带来的“社交广告收入”。视频媒体广告包括前贴片广告、插播广告、暂停广告和屏幕广告[11]。
付费订阅收入是用户定期为会员权利付费所产生的收入。目前,各大平台的会员权利包括无广告[12]、免费或提前观看付费内容等。
有点遗憾的是,腾讯没有详细披露视频业务带来的广告和付费订阅收入。其中,视频来源的广告收入计入“媒体广告”,但与新闻等业务来源混杂;视频服务付费订阅收入计入“社交网络增值服务收入”,但与QQ、音乐会员等业务来源混杂。虚拟物品购买(游戏内和流媒体)等来源是混合的。
不过,从腾讯年报(图3)和视频订阅用户占比(图4)的描述可以看出,视频业务仍然是上述两项收入增长的最重要来源。我们可以利用“媒体广告收入”和“社交媒体”的附加值“网络增值服务收入”窥探视频业务的吸金能力。
为了减少混合业务来源对收入分析的偏向影响,我们展示了业务相对单一的腾讯和爱奇艺的上述两个收入(图表5)。可以看出,两家公司的媒体广告收入和付费订阅收入占比不同,但都呈现出相同的趋势:用户付费订阅收入占比逐年上升,而媒体广告收入占比逐年下降按年。. 这也与我们腾讯系列(2)中提到的社交广告占比上升(媒体广告相应下降)一致。
总结:用户为王,付费订阅是关键;在广告方面,社交广告更受欢迎。
图3 腾讯对“社交网络增值服务收入”和“媒体广告收入”增长的解释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云峰财经整理
图4 腾讯视频用户在所有增值服务付费注册账户中的比例(17Q3-18Q2)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云峰财经整理
图5 爱奇艺(左)和腾讯(右)媒体广告收入和付费订阅服务收入(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云峰财经整理
成本分析:内容采购烧钱
还有两个主要的视频成本,一个是内容采购成本,另一个是服务器带宽等硬件成本[13]。
内容采购成本主要是指视频平台投入的资金,用于购买内容方制作的电影、电视剧、综艺等节目的版权。随着国内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用户对视频内容要求的不断提高,优质内容对视频平台越来越重要,借助资本的“烧钱”也越来越多暴力。
硬件成本主要是指视频平台运行时租用服务器、带宽等硬件设备的成本。在流媒体[14]逐渐成为主流播放方式的今天腾讯视频,内容交付网络(CDN)[15]的成本随着带宽消耗的增长而迅速增加。
与营收类似,腾讯并未详细披露视频业务对应的内容成本和硬件成本。我们只能获得公司整体业务的“内容成本”[16]和“带宽和服务器托管费用”。
图表 6 比较了爱奇艺和腾讯的内容成本和硬件成本。由于腾讯两项成本的计算对象包括所有业务(主要是视频、游戏和音乐业务[17]),数字的绝对水平远高于爱奇艺,但数值的比例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内容采购成本无论从绝对水平还是相对比例来看都在快速增长,而腾讯的测算结果表明,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视频业务,也适用于整个网络娱乐业务(数字内容和游戏)。
综上所述,用户要求高质量,内容购买成本高。
图6 爱奇艺(左)和腾讯(右)的内容成本和硬件成本(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云峰财经整理
盈利能力分析:赚钱难
在计算了收入和成本之后,当然要计算毛利。
爱奇艺官方披露的收入还包括内容分发收入和其他收入(占比较小),成本为以上两者。可以发现,到18H,爱奇艺的毛利刚刚转正,而净利润还是一样的。这是一个看不到改善的负值。
图7 爱奇艺(IQ.O)毛利和净利润(2015-2018H)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云峰财经整理
根据前述收入和成本,我们可以估算出腾讯在“视频口径”下的毛利润。经过计算,我发现画风也很奇怪。16-17年毛利负值越来越大,18H有所好转。数值的波动与简单粗暴的估算方法有关,但仍能看出2016-17年内容采购成本增加带来的损失依然可见。
仔细想想,长视频在中国发展了15年左右,但还是很难赚钱。
原因我们作为用户不难理解: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视频业务的护城河确实不高。互联网世界最重要的护城河就是网络效应(用户粘性),但在长视频领域,用户基本是跟着内容走,平台粘性不强。
图8 腾讯控股(0700.HK)“视频口径”下的毛利(2015-2018H)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云峰财经整理
或许国内起步还晚。对于已经领先多年的资本主义视频巨头来说是不是更好?
美国流媒体巨头 Nerflix 通过销售 DVD 开始了其 O2O 业务。2007年,在感受到来自Youtube的竞争后,转向流媒体业务。2012年后开始专注原创内容制作,《纸牌屋》等优质节目问世[18]。
如图 9 所示,Netflix 转向原创内容制作的毛利润增长看似令人鼓舞。但是,如果你看看变化不大的净利润和负差距不断扩大的经营现金流,你会感觉到骨感的现实。事实上,毛利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自制剧的成本可以资本化,不计入当期费用,但会影响当期经营现金流量,会以下列形式计入损益表未来年度的摊销费用。也就是说,龙头Netflix告别了国内三大巨头的内容采购模式,走上了自产剧的道路,但至今仍未实现真金白银。
国内外关于 Netflix 的讨论很多。近年来,随着优质自制剧的陆续推出,其市值也快速增长。不少投资人看好自制剧最终会为公司筑起用户壁垒。然而,在森林里,手中的一只鸟值十只。股市最重要的是故事。看着越来越大的经营现金流缺口,谨慎的投资者可能不敢想得太美。
图 9 Nerflix (NFLX.O) 毛利润、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2005-2007)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云峰财经整理
那么就没有真正赚钱的视频平台吗?对不起,严格来说,不是真的。
如果接近赚钱,国内有两家:芒果超媒(300413.SZ)和哔哩哔哩(BILI.O)。
芒果超媒(300413.SZ)背靠湖南卫视。可以低成本获取内容,通过转手获得发行收益。18H实现净利润6.42亿元。就连长视频领域的巨头也是其下游买家(图10)。)。然而,与Netflix的情况类似,经营现金流为负,18H达到-3.39亿元[19]。
图10 芒果超媒(300413.SZ)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前五名(2018H)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云峰财经整理
哔哩哔哩 (BILI.O) 走的是与上述平台不同的道路。依托UP主[20]上传内容和打造“弹幕”功能,B站一直致力于打造视频网站的社交属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视频平台用户粘性不足的天然缺陷。有趣的是,B站在赚钱的路上学到了腾讯的精髓:依靠视频网站的社交属性吸引流量,最终通过游戏等实现正现金流入等[21]。2017年,B站经营现金流由负转正为4.65亿元,但净利润仍为负-1.84亿元。
一个长视频平台要真正赚钱,敢于实现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的双正,真的很难。
总结:乱世新霸主,未来依旧迷茫
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资本助力下,征战15年的国内长视频市场逐渐形成三管齐下的局面。18Q2,腾讯视频用户规模超越爱奇艺(图1),成为长视频领域的新东方霸主。
目前,长视频业务增加收入的关键在于用户付费订阅,但仍难以覆盖庞大的内容采购成本。两大霸主都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局面,就连领先多年的西方巨头也仍未摆脱在内容上烧钱的现状。少数亮点来自小而美的二次元社区,引入社交属性或破局思路之一。
长视频服务的缺点是平台粘性不够,下游用户跟随内容,而上游面临价格巨大的PGC产品[22]。相比之下,短视频和直播的情况要好一些。上游的大量 UGC [23] 无形中增加了平台的议价能力。碎片化时间的下游使用增强了用户的使用时长和粘性,直播甚至可以通过“打赏”模式,让用户愿意付费。
长视频目前不是一门好生意,短视频和直播刚刚入市,看看新霸主的战绩如何。
腾讯系列
腾讯系列(一)| 给鹅厂拍照
腾讯系列(二) | 微信流量与变现
腾讯系列(三) | 游戏的防御和进攻
[1]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8年8月20日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6.09亿,网民使用率达到76%,较2017年12月增长5.2%;移动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78亿,占移动互联网用户的73.4%,较2017年12月增长5.3%。
[2] 2009年12月开始,中宣办等九部门联合发起打击网络盗版侵权的“鉴网行动”,视频网站开始大举投入购买版权资源。
[3]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截至2018年6月,在线视频MAU达到10.32亿,短视频MAU达到5.05亿,游戏直播和娱乐直播MAU分别达到9025万和6767万。
[4] 根据艾瑞数据的MAU计算。
[5] 腾讯视频是腾讯的主要业务板块之一,隶属于腾讯在线媒体集团(OMG);截至2018年2月,百度持有爱奇艺69.8%的股份;截至2015年3月,阿里巴巴持有优酷土豆20.7%的股权,为单一第一大股东。优酷土豆于2016年4月退市私有化后。以上信息来自公司官网、财报和招股说明书。
[6]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截至2018年6月,短视频MAU达到5.05亿,比2017年6月的2.48亿增长103%。
[7]腾讯科技,2017.11,《张一鸣演讲全文:今日头条短视频总点击量破百亿》(tech.qq.com/a/20171122/018251.htm)。
[8]搜狐,2017.12,《腾讯微视回归,能否在短视频领域脱颖而出?(sohu.com/a/208821651_609520)。
[9] 根据 QuestMobile。
[10] 据虎秀网(huxiu.com/article/235135.html)。
[11] 屏下广告是指在观看时偶尔弹出的条目。词条文案结合剧情发展,多为风趣幽默的创意文案。这种类型的广告也被称为“创可贴广告”。
[12] 付费会员享受的无广告服务主要针对“硬广告”,即平台在视频中添加的与视频内容无关的广告(如介绍性广告、暂停广告等)。 ) “软广告”(如插播广告、屏幕广告等)不能完全豁免。
[13] 此外,虽然目前劳动力成本占比不高,但增长迅速。2015年至2017年,腾讯员工福利费用(不含研发费用)从71亿元增长到148亿元,年均增长54%。
[14] 流媒体,也称为流媒体,是指企业使用视频交付服务器将节目作为数据包传输到网络的事实。用户解压数据后腾讯视频,程序将与发送前一样显示。与简单的下载方式相比,这种下载播放多媒体文件的流传输方式不仅大大缩短了启动延迟,而且大大降低了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
[15] CDN是建立在网络之上的内容分发网络,依托部署在各地的边缘服务器,通过中心平台的负载均衡、内容分发、调度等功能模块,让用户就近获取想要的内容,减少网络拥塞,提高用户访问响应速度和命中率。
[16] 包括报表中的“内容成本(不含无形资产摊销)”和“无形资产摊销”。
[17] 详见腾讯控股(0700.HK)2017年年度业绩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收入成本”部分及财务报表附注4。
[18] 引自百度百科。
[19] 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均来自芒果超传媒(300413.SZ)2018年中期业绩报告。
[20] UP是upload的缩写,指在网站上上传内容的用户。
[21] 严格来说应该是IP运营,游戏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22]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指由专业机构/专家制作的内容。
[23] UGC(用户生成内容),指用户自己制作的内容。
范帅 | 2018 年 9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