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徐子
图片来源 | 薄荷健康
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是分层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和生活习惯最容易受到影响和塑造。当健康消费浪潮来临时,食品也是第一波转型升级的产品。
今年的健康食品赛道非常热闹。不少创业者出现在减脂代餐、植物蛋白、无糖饮料等领域。我们报道了36氪食品和饮料创新特刊。
今年在食品和饮料领域还有一个既定的竞争者,薄荷健康。
作为一家成立于 2008 年的老公司薄荷健康,薄荷健康一直专注于“体重管理”薄荷健康,从 2008 年开发食物营养数据库到推出帮助用户记录和查询食物卡路里以控制体重的应用程序。在健康管理方面,Mint 的想法一直是工具性的,测量代谢水平-输入食谱-记录卡路里-控制体重。
然而,工具类产品将面临商业化问题。该团队已经尝试过减肥服务。2013年,他们开始尝试电子商务。在意识到渠道和垂直社区流量的限制后,他们开始做自营产品。
创始人马海华告诉36氪,经过去年的长期研究和观察,Mint非常看好食品健康消费的机会。今年年初,薄荷开始沿着体重管理和健康管理的方向调整业务重心,都在“健康”消费领域。
为此,公司首先在业务上做了一些减法,去掉了健身课的内容,将运动营养食品归入健康食品领域。
公司的核心定位也从原来的减脂健身需求升级为提供全面的营养管理,希望将人群从健身减脂扩大到母婴(孕产后)、男士保健、儿童零食等。根据团队提供的数据,今年20%的销售额来自减肥用户,80%的销售额来自大众消费。
简单来说,Mint 将从一家数据工具公司转型为一家以产品为导向的消费品公司。这意味着DAU和MAU的数据不再是业务追求的核心,考核的重点转向营收。
相应地,马海华表示,Mint将聚焦“健康食品消费”,进行全场景产品研发,包括Easy Fun、Easy Ace、Easy S等系列食品,如鸡肉肠、代餐粉、咖啡、牛奶茶、果冻、麦片、酸奶干等,涵盖早餐、代餐、零食、点心等多种饮食场景。
食品数据库:研发的基础
事实上,薄荷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超模25”系列代餐产品。如今,该系列包括代餐奶昔、豆浆、膳食纤维、益生菌饮料、代餐粥等多个SKU。
与其他食品创业公司相比,Mint 优势明显: 1. 有一个建立了10多年的互联网食品数据库——Mint Food Bank,包含7大类营养素,40多种营养数据,50万条食物数据。腾讯、华为等多家巨头的数据服务商。
2. Mint 本身拥有 6000 万注册用户,日活跃用户近 100 万。用户每天输入的健康数据和饮食习惯,将成为 Mint 产品研发的基础。用户搜索结果也将成为研发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随着多年来积累的大量用户,产品不仅符合体重管理的需求,而且更好的品牌知名度也会降低获客成本。
目前,Mint 拥有约 100 个 SKU,包括一些热门产品,如无淀粉低脂鸡胸肉肠、低脂鸡肉丸、0 卡路里果冻、酸奶等,已被众多专家推荐(比如Papi酱)。
据了解,该产品自今年年初推出以来,销量增长了四倍多。今年刚推出的Easy系列月销量在600万左右,今年9月销量已经突破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