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资源区迅雷下线关闭,老板邹胜龙带着3.5亿种子逃走。” 各大社交网络上,关于迅雷上市的投诉接连不断。不少迅雷会员抱怨迅雷离线下载的资源少,连原版都下载不了。有会员表示希望迅雷“退还会员费”。这是迅雷在美国上市的“革命性成果”。这次上市,迅雷付出了血的代价。
7月4日,迅雷在纳斯达克上市已经过去了10天,但去敲钟的高管团队还没有回到公司。一位迅雷员工告诉记者,这几天工作比较悠闲。“大首领不在,小首领来了。” 高管们已经很久没有回来了。不知道他们是否知道因迅雷上市而在网上引起的轩然大波。
上市被集体投诉
与近期在美国上市的其他互联网公司相比,迅雷的上市可谓风平浪静。
社交媒体上,各种抱怨不断。而这次对迅雷的集体吐槽,不仅来自会员,还有迅雷内部员工和众多互联网V。
有迅雷员工表示,“迅雷上市最让人毛骨悚然的不是员工没有多少实际福利,而是一群去敲钟的老板,之后一直留在美国自己玩敲钟了,他们还没有回来与团队分享喜悦。”
据悉,此次跟随邹胜龙赴美敲钟的高管包括联合创始人程昊、高级副总裁张玉波、高级副总裁于飞、副总裁魏永刚、副总裁李翔、CFO吴涛,COO 黄鹏,CTO 吴江等近20人。
许多人在微博上晒出了他们在小屋里的妻子和孩子的全家福。
针对这群去美国敲钟的高管,迅雷内部员工似乎颇为不满,“有些人刚来没多久就跑去敲钟,而有些人几乎是从刚开始做生意,却没去,这倒是真的,有点寒心。” 还有人说:“敲钟的有几个在迅雷5年了?2011年IPO的有资格!”
根据迅雷的招股书,其2013年11月入职的CFO吴涛对迅雷的行权价为每股2.11美元,低于黄鹏每股2.40美元。
据悉,2011年迅雷上市未果后,出现了大面积的人才流失。随着当时CFO邹军的离去,不少中层产品经理纷纷选择离职。当时,市场普遍将这种人才流失归因于上市前景和公司愿景。
但即便迅雷此次成功上市,对于中层员工来说也不是什么好消息。此前,部分员工认为迅雷给出的选择忽略了中层员工。迅雷是一家科技型企业。它的创始人邹胜龙和程昊都是科技出身。对于迅雷来说,最重要的是最广泛的技术中层员工。但对于这些中层员工来说,缺乏选择只是一方面。迅雷一直无法集中业务,分散了公司的凝聚力。“看看迅雷的业务线,到现在为止,网上什么都做完了,堪比腾讯的综艺。” 一位知情人说。甚至有内部员工表示,“在迅雷这几年,我们所做的只是试错产品,
迅雷的管理决策也遭到强烈质疑。早在上一波出发时,就有消息透露“迅雷的产品要在邹胜龙不知情的情况下研发成功”。内幕是,做产品的时候,要瞒着邹胜龙,下面的人悄悄做,到一定程度,然后告诉邹胜龙,不然的话,让邹胜龙知道,他就下手了为设想的产品提出各种想法。各种要求。项目组不堪重负。迅雷看着它,在没有邹胜龙的情况下发展它。”
迅雷的管理作风和决策一直造成中层技术人员的不稳定,而此次上市引发的集体投诉无疑将矛盾更加直接地暴露在了公众面前。
迅雷面临的更严重的问题是,在内忧无法解决的同时,还有外患——腾讯迅雷会员,伺机而动。
一位迅雷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互联网公司天生就是移动的,迅雷的大部分员工都跳槽到腾讯,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
据悉,在深圳,迅雷总部与腾讯大厦隔街相望。虽然腾讯关闭了面向迅雷的侧门,但在挖人方面,腾讯的大门一直对迅雷员工敞开。腾讯的挖坑从几年前就开始了。据知情人士透露,“腾讯将基本对迅雷技术人员加薪50%-100%,并对放弃迅雷期权的员工给予补偿。”
而在这次集体投诉中,一些迅雷员工失望地说,“坏了,走吧,隔壁的待遇好多了。”
痛苦
据悉,虽然高管们在美国上市后“没有归来”,但钟声敲响的那天,邹胜龙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快乐。在微博上,除了庆典背后的大股东雷军之外,迅雷在美国的高管都没有在微博上发声。
与其他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不同的是,迅雷上方是一片阴霾。这个清单的价格太高了。
在迅雷上市前夕,一名内部员工表示担忧,“迅雷的业务不适合上市,其收入本质上是灰色收入,但在极度规范的市场中筹集资金并不科学。”
的确,为了在美国上市,迅雷首先“撤销”了自己的“生命”。
迅雷要想被美国市场接受,首先要解决版权问题。上市前夕,迅雷与美国电影协会签署协议,承诺加大对正版内容的保护,禁止用户非法下载该协会成员的影视节目。为了保证真实性迅雷会员,迅雷还准备建立内容识别技术体系。这样一来,互联网上的大部分影视资源都会被迅雷封杀。据悉,迅雷甚至对用户存储在云端的部分资源进行了清理。
而这些被封杀的“灰色资源”,正是迅雷付费用户“付费”的原因。于是,迅雷会员开始反击,以各种方式投诉,要求迅雷退还会员费。
会费收入,也就是上述迅雷内部员工所说的“灰色收入”,恰好是迅雷的主要收入来源。根据迅雷招股书披露的信息,2013年会费为8673万美元,占总营业收入的48.1%。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飙升至60.3%。
随着迅雷“革命”的深入,对网友的吸引力已经不复存在,会员数量必然会减少。这就是迅雷去美国的代价。
截至7月3日,迅雷股价为14.55美元,总市值10.1亿美元。“10亿”这个数字,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有些尴尬。
2011年迅雷首次IPO时,估值一度达到20亿美元。后来,由于“中概股风波”估值屡遭下跌,迅雷的底线被打破,因此无奈停牌。现在,成功上市后,估值仅为10亿美元,仍不理想。
此外,迅雷在本次上市前已经进行了5轮融资,吸纳了IDG、晨兴创投、富达亚洲、春华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总融资规模超过5亿美元。其中,仅今年4月份的融资就达到了3.1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市后10亿美元的市值确实让人窒息。
而且,在最新一轮融资中,小米和金山的入局,让迅雷瞬间换了“主人”,成为雷军家族的一员。迅雷的董事会也被雷军的3个席位占据。我别无选择,只能为上市付出太多。清单已上线,我必须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