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电影网讯“新中国第一批电影在长春诞生”。当前,中国文化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中国电影市场也按下了快进键,电影产业化步伐加快。被市场认可的优秀影片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中国电影”的称号也随着中国电影的市场化进程而声名鹊起。
站在新世纪回望历史征程,中国电影取得的成就不仅得益于有利的国内政策环境1905电影网,更离不开无数前辈的努力和贡献。作为中国新电影的摇篮,长影凝聚了情怀与责任,凝聚了奋斗与光辉。
1945年10月1日,长影的前身东北电影公司在长春成立;1946年10月1日,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2月,正式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99年12月,长春电影制片厂改制成立长影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影”。
长影是新中国第一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电影制片厂。传承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76年来1905电影网,一代代长片电影工作者始终坚持为时代树立形象、为人民歌唱、为民族铸魂。他们创作、拍摄、配音各类影片3300余部,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培养和输送了2000多名优秀电影人才,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在吉林省的文化版图中,长影不仅是长春璀璨的文化名片和城市烙印,更是吉林省乃至中国的红色地标和光影传奇。
作为国有电影公司,长影始终走在党和国家思想工作的前沿,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坚定践行者。长影创造了中国新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即第一部多系列新闻纪录片《东北民主》、第一部木偶片《皇帝的梦》、第一部科教片《防疫》、第一部动画电影《瓮中捉乌龟》、第一部短片《让他打老姜》、第一部故事片《桥》、第一部翻译作品《普通士兵》,试制了多部中国新电影的类型。开创性的贡献。
76年来,长影人以忠于使命、敢为人先的精神,带领新华语电影行进万里。长影的创业发展史,见证和记录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发展与进步、苦难与辉煌。长影在各个时期的杰出作品,深深地唱响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站起来、繁荣昌盛的赞歌。一个起床和变得更强壮的伟大旅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影先后制作了《白毛女》、《上甘岭》、《董存瑞》、《平原游击队》、《英雄儿女》、《冰山上客》、《刘三姐》、 《五朵金花》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人物》、《创业》等一大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感动全国亿万人民的经典影片,创作录制了《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蝴蝶泉》 》、《澳宝见面会》、《我们一起荡秋千》《桨叶》、《花儿何以如此红》、《深情望京》等经典歌曲,
进入改革开放后,长影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政治追求,聚焦大事大转折,以现实的创作态度和表现手法,敢于探索创新,并制作了《开国大典》和《重庆》。谈判、7月7日事件、中世纪、不该发生的故事、姜竹英等史诗人物和丰富社会内涵的代表作,深刻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和生活的新认识,成为凝聚民族精神的精神动力并引领时代前进。
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长影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勇担文化国企的政治责任,发动“文革” 《1911》、《大太阳》、《信义兄弟》、《西单少女》、《索道医生》等一大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优秀影片。
经过几代艺术家的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长影形成了反映党和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的革命历史题材、农村题材、民族题材、现实题材。它密切关注现实生活,积极揭示社会矛盾,敢于触及社会热点,善于挖掘时代新人,讴歌时代精英,激励人们以时代精神和精神砥砺前行。有血有肉的人物的优良传统。